【2024年全球主要大学排名】
- 特点:覆盖全球2万所大学,评估标准包括教育质量(25%)、就业能力(25%)、师资和研究能力(40%),不依赖大学自行提供数据。
- Top 10:
- 哈佛大学(美国)
- 麻省理工学院(美国)
- 斯坦福大学(美国)
- 剑桥大学(英国)
- 牛津大学(英国)
- 普林斯顿大学(美国)
- 哥伦比亚大学(美国)
- 宾夕法尼亚大学(美国)
- 耶鲁大学(美国)
- 加州理工学院(美国)
- 中国高校表现:清华大学(第20名)、北京大学(第24名)进入前50,另有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共9所内地高校进入前100名。
- 特点:涵盖教学、研究、引用、国际化及产业收入等18项指标。
- Top 10:
- 牛津大学(英国)
- 斯坦福大学(美国)
- 麻省理工学院(美国)
- 哈佛大学(美国)
- 剑桥大学(英国)
- 普林斯顿大学(美国)
- 加州理工学院(美国)
- 帝国理工学院(英国)
-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美国)
- 耶鲁大学(美国)
- 中国高校表现:
- 清华大学(第12名,亚洲第一)、北京大学(第14名)进入前20。
- 中国内地共86所大学上榜,30所进入前400名,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进入前50。
- 特点:侧重学术声誉(40%)、雇主声誉(10%)和师生比(20%)。
- Top 10:
- 麻省理工学院(美国)
- 剑桥大学(英国)
- 牛津大学(英国)
- 哈佛大学(美国)
- 斯坦福大学(美国)
- 帝国理工学院(英国)
-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(瑞士)
- 新加坡国立大学(新加坡)
- 伦敦大学学院(英国)
-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美国)
- 中国高校表现:
- 北京大学(第17名)、清华大学(第25名)进入前30。
- 香港大学(第34名)、香港中文大学(第47名)等港校表现突出。
- 特点:基于网络学术影响力,如论文引用和搜索引擎可见性。
- Top 10:
- 哈佛大学(美国)
- 斯坦福大学(美国)
- 麻省理工学院(美国)
- 牛津大学(英国)
-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美国)
- 密歇根大学(美国)
- 康奈尔大学(美国)
- 哥伦比亚大学(美国)
- 宾夕法尼亚大学(美国)
- 多伦多大学(加拿大)
- 中国高校表现:清华大学(第20名)、北京大学(第24名)进入前50,中国内地共2471所大学上榜。
- 地域倾向:
- CWUR和U.S. News偏重美国高校。
- QS和THE更均衡,包含更多英联邦和亚洲高校15。
- 评估指标:
- QS重视声誉和国际化,THE强调研究影响力,CWUR关注校友成就和就业。
- 中国高校的进步:
- 清华、北大在THE和CWUR中进入前20,但在QS中排名略低,可能与学科侧重不同有关512。
- 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科排名中表现亮眼(如材料科学、环境科学等)。
不同榜单因评估标准差异导致排名结果不同。若关注学术声誉和研究质量,可参考THE和CWUR;若侧重就业和国际认可度,QS更具参考价值。中国高校整体表现强劲,清华、北大稳居全球前列,港校在学科排名中尤为突出(如牙医学、教育学等)
附:以下是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以及排名标准:
QS世界大学排名2024前100名
| 排名 | 大学名称 | 国家/地区 |
| 1 | 麻省理工学院(MIT) | 美国 |
| 2 | 剑桥大学 | 英国 |
| 3 | 牛津大学 | 英国 |
| 4 | 哈佛大学 | 美国 |
| 5 | 斯坦福大学 | 美国 |
| 6 | 帝国理工学院 | 英国 |
| 7 |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(ETH Zurich) | 瑞士 |
| 8 | 新加坡国立大学 | 新加坡 |
| 9 | 伦敦大学学院(UCL) | 英国 |
| 10 | 加州理工学院(Caltech) | 美国 |
| 11 | 宾夕法尼亚大学 | 美国 |
| 12 |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| 美国 |
| 13 | 墨尔本大学 | 澳大利亚 |
| 14 | 北京大学 | 中国 |
| 15 | 南洋理工大学 | 新加坡 |
| 16 | 康奈尔大学 | 美国 |
| 17 | 香港大学(HKU) | 中国香港 |
| 18 | 悉尼大学 | 澳大利亚 |
| 19 | 新南威尔士大学(UNSW) | 澳大利亚 |
| 20 | 清华大学 | 中国 |
| 21 | 芝加哥大学 | 美国 |
| 22 | 普林斯顿大学 | 美国 |
| 23 | 耶鲁大学 | 美国 |
| 24 |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| 法国 |
| 25 | 多伦多大学 | 加拿大 |
| 26 |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(EPFL) | 瑞士 |
| 27 | 爱丁堡大学 | 英国 |
| 28 | 慕尼黑工业大学 | 德国 |
| 29 | 麦吉尔大学 | 加拿大 |
| 30 |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(ANU) | 澳大利亚 |
| 31 | 首尔国立大学 | 韩国 |
| 32 |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| 美国 |
| 32 | 东京大学 | 日本 |
| 34 | 哥伦比亚大学 | 美国 |
| 34 | 曼彻斯特大学 | 英国 |
| 36 | 香港中文大学 | 中国香港 |
| 37 | 蒙纳士大学 | 澳大利亚 |
| 38 |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| 加拿大 |
| 39 | 复旦大学 | 中国 |
| 40 | 伦敦国王学院 | 英国 |
| 40 | 昆士兰大学(UQ) | 澳大利亚 |
| 42 |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| 美国 |
| 43 | 纽约大学(NYU) | 美国 |
| 44 | 密歇根大学 | 美国 |
| 45 | 上海交通大学 | 中国 |
| 46 | 巴黎理工学院 | 法国 |
| 47 | 香港科技大学(HKUST) | 中国香港 |
| 48 | 海德堡大学 | 德国 |
| 49 | 多伦多大学 | 加拿大 |
| 50 | 京都大学 | 日本 |
| 51-55 | 华盛顿大学 | 美国 |
| 51-55 |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(LSE) | 英国 |
| 51-55 | 乌普萨拉大学 | 瑞典 |
| 51-55 | 香港城市大学 | 中国香港 |
| 51-55 | 布里斯托大学 | 英国 |
| 56-60 | 亚琛工业大学 | 德国 |
| 56-60 | 哥本哈根大学 | 丹麦 |
| 56-60 | 南加州大学 | 美国 |
| 56-60 |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| 瑞典 |
| 56-60 | 约克大学 | 英国 |
| 61-65 | 莫纳什大学 | 澳大利亚 |
| 61-65 | 哥伦比亚大学 | 美国 |
| 61-65 | 阿姆斯特丹大学 | 荷兰 |
| 61-65 | 伯明翰大学 | 英国 |
| 61-65 | 香港理工大学 | 中国香港 |
| 66-70 |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| 美国 |
| 66-70 | 布朗大学 | 美国 |
| 66-70 |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| 英国 |
| 66-70 | 京都大学 | 日本 |
| 66-70 | 首尔国立大学 | 韩国 |
| 71-75 | 东京大学 | 日本 |
| 71-75 | 伦敦大学学院 | 英国 |
| 71-75 | 慕尼黑大学 | 德国 |
| 71-75 | 香港中文大学 | 中国香港 |
| 71-75 |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| 荷兰 |
| 76-80 | 哥本哈根大学 | 丹麦 |
| 76-80 | 哥伦比亚大学 | 美国 |
| 76-80 | 布朗大学 | 美国 |
| 76-80 | 香港科技大学 | 中国香港 |
| 76-80 | 香港理工大学 | 中国香港 |
| 81-85 |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| 美国 |
| 81-85 |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| 英国 |
| 81-85 | 京都大学 | 日本 |
| 81-85 | 首尔
北大第一,清华第二,浙大第五,华科排名第十五,QS排名出炉
近日《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》出炉,众所周知,《QS 世界大学排名》作为全球四大权威大学排名之一,与《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》《软科世界大学排行榜》《U.S.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》具有同等的影响力。
《QS 世界大学排名》在2004年推出,是世界上最早的全球大学排名之一。《QS 世界大学排名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、学术与就业双重导向
QS 排名首次将可持续性、就业成果和国际研究网络纳入评估体系,形成独特的“学术 + 就业”双维度评价框架。
2024年调整后,学术声誉权重降至30%,雇主声誉提升至15%,新增5%就业成果指标,强调大学培养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。
例如,帝国理工学院因在工程、医学领域的雇主认可度高,2025年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二,反映了其在就业市场的优势。
2、全球政策与行业认可
QS排名被多国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广泛采纳。中国多个省份定向选调生、香港“优才计划”(高才通计划)均以QS前100为门槛;英国“高潜力人才签证”直接面向QS前50大学毕业生。
国内知名企业如BAT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将QS前100作为校招隐性标准。这种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认可,使其成为学生升学、求职的重要参考依据。
3、学科与区域细分价值
除综合排名外,QS提供46个学科领域、11000余个位次的学科排名,以及亚洲、金砖国家等区域高等教育的排名。
香港科技大学在工程学科排名中表现突出,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域排名中稳居前列,为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或目标地区提供了精准指南。
4、方法论革新与社会响应
2024年新增的可持续性指标(5%权重),回应了全球对高校环境责任的关注,体现排名与时俱进的特点。其评估体系综合24万学者和雇主意见、1750万篇论文数据,覆盖106个国家的1500所高校,数据规模与多样性在同类排名中领先。
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,《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》一经发布,就引起了我国网友的高度关注。网友的这个关注点,不仅仅有国内的高校,也有国际的高校。
从全国高校的排名来看,北京大学排名全球第14位,国内高校排名第一位。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20位,国内高校排名第二位。复旦大学排名全球第39位,国内高校排名第三位。
上海交通大学排名全球第45位,国内高校排名第四位。浙江大学排名全球第47位,国内高校排名第五位。以上五所高校均进入了全球前100强,占比5%,这是中国高水平大学在全球实力的重要体现。
当然,进入《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》的中国高水平大学还有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球排名第133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六位。南京大学在全球排名第145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七位。
同济大学在全球排名第192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八位。武汉大学在全球排名第194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九位。以上九所高校进入了《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》的前200位,占比4.5%。
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全球排名第252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十位。天津大学在全球排名第269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十一位。北京师范大学在全球排名第271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十二位。
南方科技大学在全球排名第284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十三位。西安交通大学在全球排名第295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十四位。华中科技大学在全球排名第300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十五位。
以上15所高校均进入了《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》前300强,占比5%。这也从一个侧面,展示了中国高校的进步和成就。
此外,我们关注到,我国有部分非985工程大学、非211工程大学,也进入了《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》。譬如南方科技大学,排名国内高校第十三位,全球排名第284位。
深圳大学在全球排名第508位,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三十五位。深圳大学的排名,超过了西北工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兰州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等985工程大学,这样的结果也是令人吃惊的。
深圳大学是一所非985工程大学,非211工程大学,非“世界一流大学”,非“世界一流学科高校”。作为一所四非高校,能够跻身于全球510强,的确令人震惊,也令人敬佩。
不过,华中科技大学在《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》上,排名全国第八位,在《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》上,排名全国第八位。
与华中科技大学在《2025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》的排名,大相径庭,华中科技大学未能进入全国前十强,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,毕竟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,在国际上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。
《QS世界大学排名》通过动态调整评估体系、强化就业与可持续性导向,成为连接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的重要桥梁,为学生、高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全球高等教育图景,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关于世界名校前100排名【世界名校前100排名香港大学】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用户评论
想申请读研 abroad! 看看这些世界名校前一百的啊!
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!
厉害!香港大学居然进榜了,我们学校以后也要努力提升呀。
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!
世界名校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?
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!
感觉排名都是比较主观的哦,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。
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!
看到这些世界名校的logo都觉得很有气势!
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!
我小时候就梦想着能去读个名校呢~
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!
学习和科研水平都是很高的吧?
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!
厉害呀,希望将来有机会申请这些学校留学!
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!
排名很重要吗?也许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呀~
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!
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肯定非常丰富啊!
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!
我要开始研究一下这些排名里的学校了!
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!
哇,这么多优秀的大学都在这榜单上!
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!
香港大学一直都是挺有名气的哦!
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!
好奇这些学校的录取标准是什么呢?
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!
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吧?
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!
世界名校的学生肯定都很优秀的样子啊!
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!
排名可以作为参考,但要看个人情况选择对的路呀!
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!
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应该很强劲!
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!
要好好学习,将来有机会申请这些学校!
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!
觉得这个榜单很有教育意义!
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!